Home Texts Help Changes

Baizhang/ExtensiveRecordSource

From http://tripitaka.cbeta.org/X68n1315_001

百丈懷海禪師廣錄(四家語錄卷三)

Extensive Record of Baizhang

[0004c07] 百丈懷海禪師。福州長樂人也。師參馬大師為侍者。檀越每送齋飯來。師纔揭開盤蓋。馬大師拈起一片胡餅示眾云。是甚麼。每日如此。師經三年。 一日。隨侍馬祖路行次。聞野鴨聲。馬祖云。什麼聲。 師云。野鴨聲。 良久。馬祖云。適來聲向什麼處去。 師云。飛過去。馬祖迴頭。將師鼻便搊。師作痛聲。 馬祖云。又道飛過去。師於言下有省。 却歸侍者寮。哀哀大哭。同事問曰。汝憶父母耶。 師曰。無。 曰。被人罵耶。 師曰。無。 曰。哭作甚麼。 師曰。我鼻孔被大師搊得痛不徹。 同事曰。有甚因緣不契。 師曰。汝問取和尚去。 同事問大師曰。海侍者有何因緣不契。在寮中哭。告和尚為某甲說。 大師曰。是伊會也。汝自問取他。 同事歸寮。曰。和尚道汝會也。教我自問汝。師乃呵呵大笑。 同事曰。適來哭。如今為甚却笑。 師曰。適來哭。如今笑。同事罔然。 明日。馬祖昇堂纔坐。師出來卷却簟。馬祖便下座。師隨至方丈。馬祖云。適來要舉轉因緣。你為什麼卷却簟。 師曰。為某甲鼻頭痛。 馬祖云。你什麼處去來。 師云。昨日偶有出入。不及參隨。馬祖喝一喝。師便出去。 馬祖一日問師。什麼處來。 師云。山後來。 祖云。還逢著一人麼。 師云。不逢著。 祖云。為什麼不逢著。 師云。若逢著。即舉似和尚。 祖云。什麼處得者箇消息來。 師云。某甲罪過。 祖云。却是老僧罪過。 師再參馬祖。祖豎起拂子。師云。即此用。離此用。祖挂拂子於舊處。 良久。祖云。你已後開兩片皮。將何為人。師遂取拂子豎起。 祖云。即此用。離此用。師亦挂拂子於舊處。祖便喝。師直得三日耳聾。 後住洪州大雄山。以居處巖巒峻極。故號百丈。既處之。未期月。參玄之賓。四方麏至。溈山.黃檗當其首。 一日。師謂眾曰。佛法不是小事。老僧昔被馬大師一喝。直得三日耳聾。黃檗聞舉。不覺吐舌。 師曰。子已後莫承嗣馬祖去麼。 檗曰。不然。今日因和尚舉。得見馬祖大機大用。然且不識馬祖。若嗣馬祖。已後喪我兒孫。 師曰。如是。如是。見與師齊。減師半德。見過於師。方堪傳授。子甚有超師之見。檗便禮拜。 因僧問西堂。有問有答即且置。無問無答時如何。 堂曰。怕爛却那。 師聞舉。乃曰。從來疑這箇老兄。 曰。請和尚道。 師曰。一合相不可得。 師謂眾曰。有一人長不喫飯不道饑。有一人終日喫飯不道飽。眾無對。 雲巖問。和尚每日區區為阿誰。 師曰。有一人要。 巖曰。因甚麼不教伊自作。 師曰。他無家活。 僧問。抱璞投師。請師一決。 師云。昨夜南山虎咬大蟲。 云。不繆真詮。為甚麼不垂方便。 師云。掩耳偷鈴漢。 云。不得中郎鑑。還同野舍薪。師便打。 僧云。蒼天。蒼天。 師云。得與麼多口。 云。罕遇知音。拂袖便出。 師云。百丈今日輸却一半。 (佛鑑云。雖得一場榮。刖却一雙足)。 至晚。侍者問。和尚被這僧不肯了便休。師便打。 者云。蒼天。蒼天。 師云。罕遇知音。者作禮。 師云。一狀領過。 有一僧哭入法堂。師云。作什麼。 僧云。父母俱喪。請師揀日。 師云。明日一時埋却。 問。如何是奇特事。 師云。獨坐大雄峯。僧禮拜。師便打。 西堂問師。你向後作麼生開示於人。師以手卷舒兩邊。 堂云。更作麼生。師以手點頭三下。

[0005b08] 上堂云。靈光獨耀。迥脫根塵。體露真常。不拘文字。心性無染。本自圓成。但離妄緣。即如如佛。 問。依經解義。三世佛冤。離經一字。如同魔說時如何。 師云。固守動靜。三世佛冤。此外別求。如同魔說。 馬祖令人馳書并醬三甕與師。師令排向法堂前。乃上堂。眾纔集。師以拄杖指醬甕云。道得。即不打破。道不得。即打破。眾無語。師便打破。歸方丈。

[0005b15] 上堂。眾纔集。師以拄杖趂下。却召大眾。大眾回頭。師云。是什麼。 溈山問仰山。百丈再參馬祖豎拂因緣。此二尊宿意旨如何。 仰山云。此是顯大機大用。 溈山云。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識。幾人得大機。幾人得大用。 仰山云。百丈得大機。黃檗得大用。餘者盡是唱道之師。 溈山云。如是。如是。 師因普請開田。回問。運闍棃。開田不易。 檗云。眾僧作務。 師云。有煩道用。 檗云。爭敢辭勞。 師云。開得多少田。檗作鋤田勢。師便喝。檗掩耳而出。 師問黃檗。甚處來。 檗云。山下採菌子來。 師云。山下有一虎子。汝還見麼。檗便作虎聲。師於腰下取斧作斫勢。檗約住便掌。 師至晚上堂。云。大眾。山下有一虎子。汝等諸人出入好看。老僧今朝親遭一口。 後溈山問仰山云。黃檗虎話作麼生。 仰山云。和尚如何。 溈山云。百丈當時便合一斧斫殺。因什麼到如此。 仰山云。不然。 溈山云。子又作麼生。 仰山云。不唯騎虎頭。亦解把虎尾。 溈山云。寂子甚有險崖之句。 師每日上堂。常有一老人聽法。隨眾散去。一日。不去。師乃問。立者何人。 老人云。某甲於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。有學人問。大修行底人。還落因果也無。對云。不落因果。墮在野狐身。今請和尚代一轉語。 師云。汝但問。 老人便問。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。 師云。不昧因果。 老人於言下大悟。告辭師云。某甲已免野狐身。住在山後。乞依亡僧燒送。 師令維那白槌告眾。齋後普請送亡僧。大眾不能詳。 至晚參。師舉前因緣次。黃檗便問。古人錯對一轉語。落在野狐身。今人轉轉不錯是如何。 師云。近前來。向汝道。黃檗近前打師一掌。 師云。將謂胡鬚赤。更有赤鬚胡。 時溈山在會下作典座。司馬頭陀舉野狐話問。典座作麼生。典座以手撼門扇三下。 司馬云。太麤生。 典座云。佛法不是者箇道理。 後溈山舉黃檗問野狐話問仰山。仰山云。黃檗常用此機。 溈山云。汝道天生得。從人得。 仰山云。亦是稟受師承。亦是自宗通。 溈山云。如是。如是。 黃檗問。從上古人以何法施人。師良久。 黃檗云。後代兒孫將何傳授。 師云。將謂你者漢是箇人。便歸方丈。 師與溈山作務次。師問。有火也無。 溈山云。有。 師云。在什麼處。溈山把一莖柴。吹過與師。 師接云。如蟲蝕木。 因普請鋤地次。有僧聞皷聲。舉起鋤頭。大咲歸去。師云。俊哉。此是觀音入理之門。 後喚其僧。問。你今日見甚道理。 云。某甲早辰未喫粥。聞皷聲。歸喫飯。師呵呵大笑。 問。如何是佛。 師云。汝是阿誰。 云。某甲。 師云。汝識某甲否。 云。分明箇。 師豎起拂子問。汝見拂子否。 云。見。師更不管。 師令僧。去章敬處。見伊上堂說法。你便展開坐具。禮拜。起將一隻鞋。以袖拂却上塵。倒頭覆下。 其僧到章敬。一依師旨。章敬云。老僧罪過。

[0006a11] 廣錄。 夫語須辯緇素。須識總別語。須識了義.不了義教語。了義教辯清。不了義教辯濁。說穢法邊垢揀凡。說淨法邊垢揀聖。從九部教說。向前眾生無眼。須假人雕琢。若於聾俗人前說。直須教渠出家持戒。修禪學慧。若是過量俗人。亦不得向他與麼說。如維摩詰.傅大士等類。若於沙門前。說他沙門已受白四羯磨訖。具足全是戒定慧力。更向他與麼說。名非時語。說不應時。亦名綺語。若是沙門。須說淨法邊垢。須說離有無等法。離一切修證。亦離於離。 若於沙門中。剝除習染。沙門除貪瞋病不去。亦名聾俗。亦須教渠修禪學慧。若是二乘僧。他歇得貪瞋病去盡。依住無貪將為是。是無色界。是障佛光明。是出佛身血。亦須教渠修禪學慧。須辯清濁語。 濁法者。貪.瞋.愛.取等多名也。清法者。菩提.涅槃.解脫等多名也。只如今鑑覺。但於清濁兩流。凡聖等法。色聲香味觸法。世間出世間法。都不得有纖毫愛取。既不愛取。依住不愛取將為是。是初善。是住調伏心。是聲聞人。是戀筏不捨人。是二乘道。是禪那果。既不愛取。亦不依住不愛取。是中善。是半字教。猶是無色界。免墮二乘道。免墮魔民道。猶是禪那病。是菩薩縛。既不依住不愛取。亦不作不依住知解。是後善。是滿字教。免墮無色界。免墮禪那病。免墮菩薩乘。免墮魔王位。為智障.地障.行障故。見自己佛性。如夜見色。如云佛地斷二愚。一.微細所知愚。二.極微細所知愚。 故云有大智人破塵出經卷。若透得三句過。不被三段管。教家舉喻。如鹿三跳出網。喚作纏外佛。無物拘繫得渠。是屬然燈後佛。是最上乘。是上上智。是佛道上立。此人是佛。有佛性。是導師。是使得無所礙風。是無礙慧。於後能使得因果福智自由。是作車運載因果。處於生。不被生之所留。處於死。不被死之所礙。處於五陰。如門開不被五陰礙。去住自由。出入無難。若能與麼。不論堦梯勝劣。乃至蟻子之身。但能與麼。盡是淨妙國土。不可思議。 此猶是解縛語。彼自無瘡。勿傷之也。佛瘡.菩薩等瘡。但說有無等法。盡是傷也。有無管一切法。十地是濁流河。眾作清流。說豎清相。說濁過患。向前十大弟子。舍利弗.富樓那.正信阿難.邪信善星等。箇箇有牓樣。箇箇有則候。一一被導師說破。不是四禪八定阿羅漢等。住定八萬劫。他是依執所行。被淨法酒醉。故聲聞人聞佛法。不能發無上道心。所以斷善根人無佛性。教云。喚作解脫深坑可畏之處。一念心退。墮地獄猶如箭射。亦不得一向說退。亦不得一向說不退。祇如文殊.觀音.勢至等。却來須陁洹地。同類誘引。不得言他退。當與麼時。祇喚作須陁洹人。 祇如今鑑覺。但不被一切有無諸法管。透三句及一切逆順境得過。聞百千萬億佛出世間。如不聞相似。亦不依住不聞。亦不作不依住知解。說他者箇人退。不得量數。管他不著。是佛常住世間而不染世法。說佛轉法輪退。亦是謗佛法僧。說佛不轉法輪不退。亦是謗佛法僧。 肇云。菩提之道。不可圖度。高而無上。廣不可極。淵而無下。深不可測。語也垛生招箭。言鑑覺猶不是。從濁辯清。許說如今鑑覺是除鑑覽外別有。盡是魔說。若守住如今鑑覺。亦同魔說。亦名自然外道說。如今鑑覺是自己佛。是尺寸語。是圖度語。似野干鳴。猶屬黐膠門。 本來不認自知自覺是自己佛。向外馳求覓佛。假善知識說出自知自覺作藥。治箇向外馳求病。既不向外馳求。病瘥須除藥。若執住自知自覺。是禪那病。是徹底聲聞。如水成冰。全冰是水。救渴難望。亦云必死之病。世醫拱手。 無始不是佛。莫作佛解。佛是眾生邊藥。無病不要喫。藥病俱消。喻如清水。佛似甘草和水。亦如蜜和水。極是甘美。若同清水邊數則不著。不是。無是本有。亦云此理是諸人本有。諸佛菩薩喚作示珠人。從來不是箇物。不用知渠解渠。不用是渠非渠。但割斷兩頭句。割斷有句不有句。割斷無句不無句。兩頭迹不現。兩頭提汝不著。量數管汝不得。 不是欠少。不是具足。非凡非聖。非明非暗。不是有知。不是無知。不是繫縛。不是解脫。不是一切名目。何以不是實語。若為雕琢虗空。作得佛相貌。若為說道虗空是青.黃.赤.白作得。如云法無有比。無可喻故。法身無為。不墮諸數。故云聖體無名。不可說如實理。空門難湊。喻如太末蟲處處能泊。唯不能泊於火燄之上。眾生亦爾。處處能緣。唯不能緣於般若之上。 參善知識。求覓一知一解。是善知識魔。生語見故。若發四弘誓願。願度一切眾生盡。然後我始成佛。是菩薩法智魔。誓願不相捨故。若持齋戒。修禪學慧。是有漏善根。縱然坐道場。示現成等正覺。度恒沙數人盡證辟支佛果。是善根魔。起貪著故。若於諸法都無貪染。神理獨存。住甚深禪定。更不昇進。是三昧魔。久躭翫故。至上涅槃。離欲寂靜。是魔業。若智慧脫若干魔網不去。縱解百本圍陁經。盡是地獄滓。若覓如佛相似。無有是處。 如今聞說不著一切善惡有無等法。即為墮空。不知棄本逐末。却是墮空也。求佛求菩提。及一切有無等法。是棄本逐末。祇如今麤食助命。補破遮寒。渴則掬水喫。餘外但是一切有無等法都無纖毫繫念。此人漸有輕明分。 善知識不執有。不執無。脫得十句魔語。出語不繫縛人。所有言說。不自稱師。說如谷響。言滿天下無口過。堪依止。若道我能說能解。說我是和尚。汝是弟子。者箇同於魔說。無端說道。目擊道存。是佛不是佛。是菩提.涅槃.解脫等。無端說一知一解。見舉一手。豎一指。云是禪是道。者箇語繫縛人。未有住時。祇是重增比丘繩索。 縱然不說。亦有口過。寧作心師。不師於心。不了義教。有人天師。有導師。了義教中。不為人天師。不師於法。未能依得玄鑑。且依得了義教。猶有相親分。若是不了義教。祇合聾俗人前說。祇如今但不依住一切有無諸法。亦不住無依住。亦不作不依住知解。是名大善知識。亦云唯佛一人是大善知識。為無兩人。餘者盡名外道。亦名魔說。 如今祇是說破兩頭句。一切有無境法。但莫貪染及解縛之事。無別語句教人。若道別有語句教人。別有法與人者。此名外道。亦名魔說。須識了義教.不了義教語。須識遮語.不遮語。須識生死語。須識藥病語。須識逆順喻語。須識總別語。 說道修行得佛。有修有證。是心是佛。即心即佛。是佛說。是不了義教語。是不遮語。是總語。是升合擔語。是揀穢法邊語。是順喻語。是死語。是凡夫前語。不許修行得佛。無修無證。非心非佛。佛亦是佛說。是了義教語。是遮語。是別語。是百石擔語。是三乘教外語。是逆喻語。是揀淨法邊語。是生語。是地位人前語。從須陁洹向上直至十地。但有語句。盡屬法塵垢。但有語句。盡屬煩惱邊收。但有語句。盡屬不了義教。了義教是持。不了義教是犯。佛地無持犯。了義不了義教盡不許也。 從苗辯地。從濁辯清。祇如今鑑覺。若從清邊數。鑑覺亦不是清。不鑑覺亦不是清。亦不是不清。亦不是聖。亦不是不聖。亦不是見。水濁。說水濁過患。水若清。都無可說。說却濁他水。若有無問之問。亦有無說之說。佛不為佛說法。平等真如法界無佛。不度眾生。佛不住佛。名真福田。 須辯主客語。貪染一切有無境法。被一切有無境惑亂。自心是魔王。照用屬魔民。祇如今鑑覺。但不依住一切有無諸法。世間出世間法。亦不作不住知解。亦不依住無知解。自心是佛。照用屬菩薩。心心是主宰。照用屬客塵。如波說水。照萬像以無功。若能寂照。不自玄旨。自然貫串於古今。如云神無照功。至功常存。能一切處為導師。 眾生性識。他為未曾踏佛堦梯。是黐膠性。多時黏著有無諸法。乍喫玄旨藥不得。作聞格外語。他信不及。所以菩提樹下四十九日默然思惟。智慧冥朦難說。無可比喻。說眾生有佛性。亦謗佛法僧。說眾生無佛性。亦謗佛法僧。若言有佛性。名執著謗。若言無佛性。名虗妄謗。如云說佛性有。則增益謗。說佛性無。則損減謗。說佛性亦有亦無。則相違謗。說佛性非有非無。則戲論謗。 始欲不說。眾生無解脫之期。始欲說之。眾生又隨語生解。益少損多。故云我寧不說法。疾入於涅槃。向後返尋。過去諸佛皆說三乘之法。向後假說假立名字。本不是佛。向渠說是佛。本不是菩提。向渠說是菩提.涅槃.解脫等。知渠擔百石擔不起。且與渠一升一合擔。知渠難信了義教。且與渠說不了義教。且得善法流行。亦勝於惡法。善果限滿。惡果便到。得佛。則有眾生到。得涅槃。則有生死到。得明。則有暗到。但是有漏因果翻覆。無有不想酬獻者。 若欲免見翻覆之事。但割斷兩頭句。量數管不著。不佛不眾生。不親不疎。不高不下。不平不等。不去不來。但不著文字。隔渠兩頭。捉汝不得。免苦樂相形。免明暗相酬。實理真實亦不真實。虗妄亦不虗妄。不是量數物。喻如虗空不可修治。若心有少許作解。即被量數管著。亦如卦兆。被金木水火土管。亦如黐膠。五處俱黏。魔王捉得。自在還家。 夫教語皆三句相連。初.中.後善。初。直須教渠發善心。中。破善心。後。始名好善。菩薩即非菩薩。是名菩薩。法非法非非法。總與麼也。若祇說一句。令眾生入地獄。若三句一時說。渠自入地獄。不干教主事。說到如今鑑覺是自己佛。是初善。不守住如今鑑覺。是中善。亦不作不守住知解。是後善。如前屬然燈後佛。祇是不凡亦不聖。莫錯說佛非凡非聖。 此土初祖云。無能無聖為佛聖。若言佛聖者。亦非九品精靈.龍畜等類。及釋梵已來。皆能通變。上品精靈。亦知今古百劫時事。豈得是佛。如阿修羅王身極長大。敵兩倍須彌山。與帝釋戰時。知力不如。領百萬兵眾入藕絲孔裏藏。通變辯才不少。他且不是佛教語。節級奢緩。陞降不同。未悟未解時名貪瞋。悟了喚作佛慧。故云不異舊時人。祇異舊時行履處。 問。斬草伐木。掘地墾土。為有罪報相否。 師云。不得定言有罪。亦不得定言無罪。有罪無罪。事在當人。若貪染一切有無等法。有取捨心在。透三句不過。此人定言有罪。若透三句外。心如虗空。亦莫作虗空想。此人定言無罪。 又云。罪若作了。道不見有罪。無有是處。若不作罪。道有罪。亦無有是處。如律中。本迷煞人。及轉相煞。尚不得煞罪。何況禪宗下相承。心如虗空。不停留一物。亦無虗空相。將罪何處安著。亦云禪道不用修。但莫污染。亦云但融冶表裏心盡即得。亦云但約照境。祇如今照一切有無等法。都無貪取。亦莫取著。亦云合與麼學。學似浣垢衣。衣是本有。垢是外來。聞說一切有無聲色。如垢膩。都莫將心湊泊。菩提樹下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屬色。十二分教屬聲。祇如今截斷一切有無聲色流過。心如虗空相似。合與麼學。如救頭然始得。臨命終時。尋舊熟路行。尚不徹到。與麼時。新調始學。無有得期。 臨終之時。盡是勝境現前。隨心所愛。重處先受。祇如今不作惡事。當此之時。亦無惡境。縱有惡境。亦變成好境。若怕臨終之時。慞狂不得自由。即須如今便自由始得。祇如今於一一境法都無愛染。亦莫依住知解。便是自由人。如今是因。臨終是果。果業已現。如何怕得。 怕是古今。古若有今。今亦有古。古若有佛。今亦有佛。如今若得。直至未來際得。祇如今一念一念不被一切有無等法管。自古自今。佛祇是人。人祇是佛。亦是三昧定。不用將定入定。不用將禪想禪。不用將佛覓佛。如云法不求法。法不得法。法不行法。法不見法。自然得法。不以得更得。所以菩薩應如是正念於法。罄然獨存。亦無知獨存之法。 智性自如如。非因所置。亦名體結。亦名體集。不是智知。不是識識。絕思量處。凝寂體盡。忖度永亡。如海大流盡。波浪不復生。亦云如大海水。無風帀帀之波。忽知帀帀之波。此是細中之麤。亡知於知。還如細中之細。是佛境界。從此初知。名三昧之頂。亦名三昧王。亦名爾燄智。出生一切諸三昧。灌一切諸法王子頂。於一切色聲香味觸法剎土成等正覺。內外通達。悉無有閡。一色一塵。一佛一色。一切佛一切色。一切塵一切佛。一切色聲香味觸法亦復如是。一一徧滿一切剎土。此是細中之麤。是善境界。是一切上流知覺聞見。亦是一切上流出生入死。度一切有無等。是上流所說。亦是上流涅槃。是無上道。是無等等呪。是第一之說。於諸說中最為甚深。無人能到。諸佛護念。猶如清波。能說一切水清濁.深流.廣大之用。諸佛護念。行住坐臥。若能如是。我時為現清淨光明身。 又云。如汝自等.語等。我亦如然。一佛剎聲。一佛剎香。一佛剎味。一佛剎觸。一佛剎事。悉皆如是。從此上至蓮華藏世界。縱廣總皆如是。若守初知為解。名頂結。亦名墮頂結。是一切塵勞之根本。自生知見。無繩自縛。所知故繫世有二十五。又散一切諸煩惱門縛著於他。此初知。二乘見之。名為爾燄識。亦名微細煩惱。便即斷除。既得除已。名為回神住空窟。亦名三昧酒所醉。亦名解脫魔所縛。世界成壞。定力所持。漏向別國土都不覺知。亦名解脫深坑可畏之處。菩薩悉皆遠離。 亦云失脚作轉輪王。令四天下人一日行十善。此福智猶不能算。自己鑑覺名王。緣念著有無諸法。名轉輪王。祇如今於藏腑中都不納一切有無等法。離四句外名空。空名不死藥。為喚前王名不死藥。雖云不死藥。與王共服。亦非二物。亦非一物。若作一二解。亦名轉輪王。 祇如今有人以福智四事。供養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。隨其所欲。滿八十年已。後作是念。然此眾生皆已衰老。我當以佛法而訓導之。令得須陀洹果。乃至阿羅漢道。如是施主。但施眾生一切樂具。功德尚自無量。何況令得須陀洹果。乃至阿羅漢道功德無量無邊。猶不如第五十人聞經隨喜功德。報恩經云。摩耶夫人生五百太子。盡得辟支佛果。而皆滅度。各各起塔供養。一一禮拜。歎言。不如生於一子。得無上菩提。省我心力。祇如今於百千萬眾中。有一人得者。價直三千大千世界。所以常勸眾人。須玄解自理。自理若玄。使得福智。如貴使賤。亦如無住車。若守此作解。名髻中珠。亦名有價寶珠。亦名運糞入。若不守此為解。如王髻中明珠與之。亦名無價大寶。亦名運糞出。佛直是纏外人。却來纏內。與麼作佛。直是生死那邊人。直是玄絕那邊人。却來向者岸。與麼作佛。人及獼猴。俱不能行。人喻十地菩薩。獼猴喻凡夫。 讀經看教。求一切知解。不是一向不許。解得三乘教。善得瓔珞莊嚴具。得三十二相窟宅。覓佛即不得。教云貪著小乘三藏學者。猶不許親近。何況自為。是破戒比丘.名字羅漢。涅槃經中被配入十六惡律儀中。同於畋獵漁捕。為利養故殺害。大乘方等。猶如甘露。亦如毒藥。消得去。如甘露。消不去。如毒藥。 讀經看教。若不解他生死語。決定透他義句不過。莫讀最第一。亦云須看教。亦須參善知識。第一須自有眼。須辯他生死語始得。若辯白不得。決定透不過。祇是重增比丘繩索。所以教學玄旨人。不遣讀文字。如云說體不說相。說義不說文。如是說者。名真說。若說文字。皆是誹謗。是名邪說。菩薩若說。當如法說。亦名真說。當令眾生持心不持事。持行不持法。說人不說字。說義不說文。說道欲界無禪。亦是帶一隻眼人語。既云欲界無禪。憑何得至色界。先因地上習二種定。然後得至初禪.有想定.無想定。有想定。生色界四禪等天。無想定。生無色界四空等天。欲界灼然無禪。禪是色界。 問。如今說此土有禪。如何。 師云。不動不禪是如來禪。離生禪想。 問。如何是有情無佛性。無情有佛性。 師云。從人至佛。是聖情執。從人至地獄。是凡情執。祇如今但於凡聖二境有染愛心。是名有情無佛性。祇如今但於凡聖二境。及一切有無諸法。都無取捨心。亦無無取捨知解。是名無情有佛性。祇是無其情繫。故名無情。不同木石太虗.黃華翠竹之無情。將為有佛性。若言有者。何故經中不見受記而得成佛者。祇如今鑑覺。但不被有情改變。喻如翠竹。無不應機。無不知時。喻如黃華。 又云。若踏佛階梯。無情有佛性。若未踏佛階梯。有情無佛性。

From http://tripitaka.cbeta.org/X68n1315_002

大鑑下三世(語之餘)

[0009c10] 百丈大智禪師。僧問。大通智勝佛。十劫坐道場。佛法不現前。不得成佛道。如何。 師云。劫者。滯也。亦云住也。住一善。滯於十善。西國云佛。此土云覺。自己鑒覺。滯著於善。善根人無佛性。故云佛法不現前。不得成佛道。觸惡住惡。名眾生覺。觸善住善。名聲聞覺。不住善惡二邊。不依住將為是者。名二乘覺。亦名辟支佛覺。既不依住善惡二邊。亦不作不依住知解。名菩薩覺。既不依住。亦不作無依住知解。始得名為佛覺。如云。佛不住佛。名真福田。若於千萬人中。忽有一人得者。名無價寶。能於一切處為導師。無佛處云是佛。無法處云是法。無僧處云是僧。名轉大法輪。 問。從上祖宗。皆有密語遞相傳授。如何。 師云。無有密語。如來無有祕密藏。祇如今鑑覺。語言分明。覓形相了不可得。是密語。從須陀洹向上直至十地。但有語句。盡屬法之塵垢。但有語句。盡屬煩惱邊收。但有語句。盡屬不了義教。但有語句。盡不許也。了義教俱非也。更討什麼密語。 問。空生大覺中。如海一漚發。如何。 師云。空喻於漚。海喻於性。自己靈覺之性。過於虗空。故云空生大覺中。如海一漚發。 問。伐林莫伐樹。如何。 師云。林者喻於心。樹者喻於身。因說林故生怖。故云伐林莫伐樹。 問。語也垛生招箭。言既垛生。不得無患。患累既同。緇素何辯。 師云。但却發箭。途中相拄。如其相差。必有所傷。谷中尋響。累劫無形。響在口邊。得失在於來問。却問所歸。還被於箭。亦如知幻不是幻。三祖云。不識玄旨。徒勞念靜。亦云認物為見。如持瓦礫。用將何為。若言不見。木石何殊。是故見與不見。二俱有失。舉一例諸。 問。本無煩惱。三十二相如何。 師云。是佛邊事。本有煩惱。今有三十二相。祇如今凡情是。 問。無邊身菩薩不見如來頂相。如何。 師云。為作有邊見.無邊見。所以不見如來頂相。祇如今都無一切有無等見。亦無無見。是名頂相現。 問。如今沙門盡言我依佛教。學一經一論。一禪一律。一知一解。合受檀越四事供養。為消得否。 師云。但約如今照用。一聲一色.一香一味。於一切有無諸法。一一境上都無纖塵取染。亦不依住無取染。亦無不依住知解。者箇人日食萬兩黃金亦能消得。祇如今照一切有無等法。於六根門頭刮削併當。貪愛有纖毫治不去。乃至乞施主一粒米.一縷線。箇箇披毛戴角。牽犂負重。一一須償他始得。 為不依佛。佛是無著人.無求人.無依人。如今波波貪覓佛。盡皆背也。故云。久親近於佛。不識於佛性。唯觀救世者。輪迴六趣中。久乃見佛者。為說佛難值。文殊是七佛祖師。亦云是娑婆世界第一主首菩薩。無端作見佛想。聞法想。被佛威神力故。猶降二鐵圍山。不是不解。特與諸學人作標則。令諸後學人莫作與麼見聞。 但無一切有無等法。有無等見。一一箇箇透過三句外。是名如意寶。是名寶華承足。若作佛見法見。但是一切有無等見。名眼翳。見所見故。亦名見纏。亦名見蓋。亦名見孽。祇如今念念及一切見聞覺知。及一切塵垢祛得盡。但是一塵一色總是一佛。但起一念。總是一佛。三世五陰。念念誰知其數。是名佛[門@(幅-巾)]塞虗空。是名分身佛。是名寶塔。 是以常歎言。嗟見今日所依之命。依一顆米.一莖菜。餉時不得食飢死。不得水渴死。不得火寒死。欠一日不生。欠一日不死。被四大把定。不如先達者。入火不燒。入水不溺。倘要燒便燒。要溺便溺。要生即生。要死即死。去住自由。者箇人有自由分。心若不亂。不用求佛.求菩提涅槃。若著佛求。屬貪。貪變成病。故云佛病最難治。謗佛毀法乃可取食。食者。是自己靈覺性無漏飯.解脫食。此語治十地菩薩病。是從初至十地也。 祇如今但有一切求心。盡名破戒比丘.名字羅漢。盡名野干。灼然銷他供養不得。祇如今聞聲如響等。齅香如風等。離一切有無等法。亦不住於離。亦無不住知解。此人一切罪垢不能相累。為求無上菩提涅槃。故名出家。猶是邪願。況乎世間諍論覓勝負。說我能我解。貪一門徒。愛一弟子。戀一住處。結一檀越。一衣一食。一名一利。又言我得一切無閡。祇是自誑。 祇如今能於自己五陰不為其主。被人割截。節節支解。都無怨吝之心。亦不煩惱。乃至自己弟子被人鞭打。從頭至足。如上一一等事。都無一念生彼我心。猶依住無一念將為是。此名法塵垢。十地之人脫不去。流入生死河。所以常勸眾人。須懼法塵煩惱如懼三塗。乃有獨立分。假使有一法過於涅槃者。亦無少許生珍重想。此人步步是佛。不假脚踏蓮華。分身百億。 祇如今於一切有無等法。有纖毫愛染心。縱然脚踏蓮華。亦同魔作。若執本清淨.本解脫.自是佛.自是禪道解者。即屬自然外道。若執因緣修成證得者。即屬因緣外道。執有。即屬常見外道。執無。即屬斷見外道。執亦有亦無。即屬邊見外道。執非有非無。即屬空見外道。亦云愚癡外道。 祇如今但莫作佛見.涅槃等見。都無一切有無等見。亦無無見。名正見。無一切聞。亦無無聞。名正聞。是名摧伏外道。無凡夫魔來。是大神呪。無二乘魔來。是大明呪。無菩薩魔來。是無上呪。乃至亦無佛魔來。是無等等呪。一變眾生諂曲修羅。二變二乘曲諂修羅。三變菩薩諂曲修羅。是三變淨土。 但是一切有無凡聖等法。喻如金鑛。自己如理。喻如於金。金與鑛各相去離。真金露現。忽有人覓錢覓寶。變金為錢與他。亦如麫體。真正無諸沙鹵。有人乞[飢-几+追]。變麫為[飢-几+追]與他。亦如智臣善解王意。王若行時索僊陀婆。即便奉馬。食時索僊陀婆。即便奉鹽。此等喻學玄旨人。善能通達。應機不失。亦云六絕師子。誌公云。隨人造作百變。十地菩薩不飢不飽。入水不溺。入火不燒。倘要燒。且不可得燒。他被量數管定。佛則不與麼。入火不燒。倘要燒便燒。要溺便溺。他使得四大風水自由。一切色是佛色。一切聲是佛聲。自己滓穢諂曲心。盡透過三句外。得說此語。菩薩清淨。弟子。明白所有言說。不執無有。一切照用。不拘清濁。有病不喫藥。是愚人。無病喫藥。是聲聞人。定執一法。名定性聲聞。一向多聞。名增上慢聲聞。知他。名有學聲聞。沈空滯寂及自知。名無學聲聞。 貪瞋癡等是毒。十二分教是藥。毒未銷。藥不得除。無病喫藥。藥變成病。病去藥不消。不生不滅。是無常義。涅槃經云。有三惡欲。一.欲得四眾圍繞。二.欲得一切人為我門徒。三.欲得一切人知我是聖人及阿羅漢。迦葉經云。一.欲求見未來佛。二.欲求轉輪王。三.欲求剎利大姓。四.欲得婆羅門大姓。乃至厭生死。求涅槃。如是惡欲。先須斷之。祇如今但有取染動念。盡名惡欲。盡屬六天。總被波旬管。 問。二十年中常令除糞。如何。 師云。但息一切有無知見。但息一切貪求。箇箇透過三句外。是名除糞。祇如今求佛求菩提。求一切有無等法。是名運糞入。不名運糞出。祇如今作佛見。作佛解。但有所見.所求.所著。盡名戲論之糞。亦名麤言。亦名死語。如云大海不宿死屍。等閑說話不名戲論。說者辯清濁名戲論。教文都總有二十一般空。淘擇眾生塵累。沙門持齋持戒。忍辱柔和。慈悲喜捨。尋常是僧家法則。會與麼會。宛然依佛教。祇是不許貪著依執。若希望得佛.得菩提等法者。似手觸火。文殊云。若起佛見.法見。應當害己。所以文殊執劍於瞿曇。鴦掘持刀於釋氏。如云菩薩行五無間。而不入無間地獄。他是圓通無間。不同眾生五逆無間。 從波旬直至佛。盡是垢膩。都無纖毫。依執如是名二乘道。況乎諍論覓勝負。說我能我解。祇名諍論僧。不名無為僧。祇如今但不貪染一切有無諸法。是名無生。是名正信。信著一切法。名信不具。亦名信不圓。亦名偏信不具。故名一闡提。如今欲得驀直悟解。但人法俱泯。人法俱絕。人法俱空。透三句外。是名不墮諸數。人者是信。法者是戒施聞慧等。菩薩忍不成佛。忍不作眾生。忍不持戒。忍不破戒。故云不持不犯。 智濁照清。慧清識濁。在佛名照慧。在菩薩名智。在二乘及眾生邊則名識。亦名煩惱。在佛名果中說因。在眾生名因中說果。在佛名轉法輪。在眾生名法輪轉。在菩薩名瓔珞莊嚴具。在眾生名五陰叢林。在佛名本地無明。是無明明。故云無明為道體。不同眾生暗蔽無明。 彼是所。此是能。彼是所聞。此是能聞。不一不異。不斷不常。不來不去。是生語句。是出轍語句。不明不暗。不佛不眾生。總與麼也。來去斷常。佛與眾生是死語。徧不徧.同異.斷常等是外道義。般若波羅蜜是自己佛性。亦云摩訶衍。摩訶是大義。衍是乘義。若守住自己知覺。又成自然外道。不用守。如今鑑覺。不用別求佛。若更別求。又屬因緣外道。 此土初祖云。心有所是。必有所非。若貴一物。則被一物惑。若重一物。則被一物惑。信被信惑。不信又成謗。莫貴莫不貴。莫信莫不信。佛亦不是無為。雖不是無為。又不是冥寞。猶如虗空。佛是大心眾生。鑑覺多。鑑覺雖多。他鑑覺清淨。貪瞋鬼捉他不著。佛是纏外人。無纖毫愛取。亦無無愛取知解。是名具足六度萬行。若要莊嚴具。種種皆有。如不要。他不用亦不失。他使得因果福智自由。是修行。非是執勞負重。喚作修行。却不與麼。 三身一體。一體三身。一者.法身實相佛。法身佛不明不暗。明暗屬幻化。實相由對虗得名。本無一切名目。如云佛身無為。不墮諸數。成佛獻蓋等。是升合擔語。要從濁辯清得名。故云實相法身佛。是名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。亦名虗空法身佛。亦名大圓鏡智。亦名第八識。亦名性宗。亦名空宗。亦名佛居不淨不穢土。亦名在窟師子。亦名金剛後得智。亦名無垢檀。亦名第一義空。亦名玄旨。三祖云。不識玄旨。徒勞念靜。 二.報身佛。菩提樹下佛。亦名幻化佛。亦名相好佛。亦名應身佛。是名圓滿報身盧舍那佛。亦名平等性智。亦名第七識。亦名酬因答果佛。同五十二禪那數。同阿羅漢.辟支佛。同一切菩薩等。同受生滅等苦。不同眾生繫業等苦。 三.化身佛。祇如今於一切有無諸法都無貪染。亦無無染。離四句外。所有言說辯才名化身佛。是名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。亦名大神變。亦名遊戲神通。亦名妙觀察智。亦名第六識。供養者。淨三業。前際無煩惱可斷。中際無自性可守。後際無佛可成。是三際斷。是三業清淨。是三輪空。是三檀空。 云何比丘給侍於佛。所謂不漏六根者。亦名莊嚴。空無諸漏林樹莊嚴。空無諸染華果莊嚴。空無佛眼約修行人法眼辯清濁。亦不作辯清濁知解。是名乃至無眼。寶積經云。法身不可以見聞覺知求。非肉眼所見。以無色故。非天眼所見。以無妄故。非慧眼所見。以離相故。非法眼所見。以離諸行故。非佛眼所見。以離諸識故。若不作如是見。是名佛見。同色非形色。名真色。同空非太虗。名真空。色空亦是藥病相治語。法界觀云。不可言即色不即色。亦不可言即空不即空。 眼.耳.鼻.舌.身.意。不納一切有無諸法。名轉入第七地。七地菩薩不退。七地向上三地。菩薩心地明白易染。說火即燒。從色界向上。布施是病。慳貪是藥。從色界向下。慳貪是病。布施是藥。有作戒者。割斷世間法。但不身手作無過。名無作戒。亦云無表戒。亦云無漏戒。但有舉心動念。盡名破戒。祇如今但不被一切有無諸境惑亂。亦不依住不惑亂。亦無不依住知解。是名徧學。是名勤護念。是名廣流布。未悟未解時名母。悟了名子。亦無無悟解知解。是名母子俱喪。無善纏。無惡纏。無佛纏。無眾生纏。量數亦然。乃至都無一切量數纏。故云佛是出纏過量人。 貪愛知解義句。如母愛子。唯多與兒酥喫。消與不消。都總不知。此語喻十地受人天尊貴煩惱。生色界.無色界禪定福樂煩惱。不得自在神通。飛騰隱顯。徧至十方諸佛淨土聽法之煩惱。學慈悲喜捨因緣煩惱。學空.平等.中道煩惱。學三明六通.四無閡煩惱。學大乘心。發四弘誓願煩惱。初地.二地.三地.四地。明解煩惱。五地.六地.七地。諸知見煩惱。八地.九地.十地菩薩。雙照二諦煩惱。乃至學佛果。百萬阿僧祇諸行煩惱。唯貪義句知解。不知却是繫縛煩惱。故云見河能漂香象。 問。見否。 答曰。見。 問。見後如何。 答曰。見無二。既云見無二。不以見見於見。若見更見。為前見是。為後見是。如云見見之時。見非是見。見猶離見。見不能及。所以不行見法。不行聞法。不行覺法。諸佛疾與授記。 難曰。見既不是授記之言。復何用記。 師云。先悟宗人。不被一切有無諸法相拘。如浣垢衣。故云離相名佛。虗實盡不存。中旨獨玄玄。達一路同道。後進契其階。故云授記耳。無明為父。貪愛為母。自己是病。還醫自己是藥。自己是刀。還殺自己無明貪愛父母。故云殺父害母。一語類破一切法。喫非時食者。亦復如是。祇如今但是一切有無等法。盡是喫非時食。亦名惡食。是穢食置於寶器。是破戒。是妄語。是雜食。佛是無求人。如今貪求一切有無諸法。但是所有所作皆背也。却是謗佛。但有貪染。盡名授手。祇如今但不貪染。亦不依住不貪染。亦無不依住知解。是名般若火。是燒手指。是不惜軀命。是節節支解。是出世間。是掌世界於他方。 祇如今若於十二分教及一切有無諸法。於藏腑中有纖毫停留。是不出網。但有所求所得。但有生心動念。盡名野干。祇如今於藏腑中都無所求。都無所得。此人是大施主。是師子吼。亦不依住無所得。亦無不依住知解。是名六絕師子。人我不生。諸惡不起。是納須彌於芥子中。不起一切貪瞋八風等。是悉能噏四大海水入口中。不受一切虗妄語言。是不入耳中。不令身起一切惡於人。是納一切火於腹中。 祇如今於一一境不惑不亂。不瞋不喜。於自己六根門頭刮削併當得淨潔。是無事人。勝一切知解。頭陀精進。是名天眼。亦名了照為眼。是名法界性。是作車載因果。佛出世度眾生。則前念不生。後念莫續。前念業謝。名度眾生。前念若瞋。即將喜藥治之。即名為有佛度眾生。但是一切言教。祇如治病。為病不同。藥亦不同。所以有時說有佛。有時說無佛。實語治病。病若得瘥。箇箇是實語。治病若不瘥。箇箇是虗妄語。實語是虗妄語。生見故。虗妄是實語。斷眾生顛倒故。為病是虗妄。祇有虗妄藥相治。 佛出世度眾生。是九部教語。是不了義教語。瞋及喜。病及藥。總是自己。更無兩人。何處有佛出世。何處有眾生可度。如經云。實無眾生得滅度者。亦云。不愛佛菩提。不貪染有無諸法。名為度他。亦不守住自己。名為自度。為病不同。藥亦不同。處方不同。不得一向。固執依佛依菩提等法。盡是依方。故云至於智者。不得一向。 教中所辯。喻於黃葉。亦如空拳誑小兒。若人不知此理。名同無明。如云行般若菩薩。不得取我語。及依教敕。瞋如石頭。愛如河水。祇如今但無瞋無愛。是透山河石壁。直為治聾俗病。多聞辯說治眼病。從人至佛是得。從人至地獄是失。是非亦然。三祖云。得失是非。一時放却。 不執住一切有無諸法。是名不住有緣。亦不依住不依住。是名不住空忍。執自己是佛。自己是禪道解者。名內見。執因緣修證而成者。名外見。誌公云。內見.外見俱錯。眼耳鼻舌各各不貪染一切有無諸法。是名受持四句偈。亦名四果。六入無迹。亦名六通。祇如今但不被一切有無諸法閡。亦不依住不閡。亦無不依住知解。是名神通。不守此神通。是名無神通。如云無神通菩薩足迹不可尋。是佛向上人最不可思議。人是自己。天是智照。讚即喜。喜者屬境。境是天。讚是人。人天交接。兩得相見。亦云淨智為天。正智為人。 本不是佛。向渠說是佛。名體結。祇如今但莫作佛知解。亦無無不依住知解。是名滅結。亦名真如。亦名體如。求佛求菩提。名現身意。祇如今但有一切求心。盡名現身意。如云求菩提。雖是勝求。重增塵累。求佛是佛眾。求一切有無諸法是眾生眾。祇如今鑑覺。但不依住一切有無諸法。是不入眾數。祇如今於一一聲.香.味.觸.法等不愛。於一一境不貪。但無十句濁心。是了因成佛。學文句覓解者。名緣因成佛。見佛知佛。則得說佛。有知有見。却是謗佛。若云佛知.佛見.佛聞.佛說即得。見火即得。火見即不得。如刀割物即得。物割刀即不得。知佛人.見佛人.聞佛人.說佛人。如恒河沙。是佛知。是佛見。是佛聞。是佛說。萬中無一。祇為自無眼。依他作眼。教中喚作比量智。祇如今貪佛知解。亦是比量智。 世間譬喻是順喻。不了義教是順喻。了義教是逆喻。捨頭目髓腦是逆喻。如今不愛佛菩提等法是逆喻。難捨喻於頭目髓腦。如照著一切有無境法名頭。被一切有無境法相撓著名手。都未照前境時名髓腦。聖地習凡因。佛入眾生中。同類誘引化導。同渠餓鬼肢節火然。與渠說般若波羅蜜。令渠發心。若一向在聖地。憑何得至彼共渠語。 佛入諸類。與眾生作船筏。同渠受苦。無限勞極。佛入苦處亦同眾生受苦。佛祇是去住自由。不同眾生。佛不是虗空。受苦何得不苦。若說不苦。此語違負。等閑莫說。錯說佛神通自在不自在。且慚愧人。不敢說佛是有為是無為。不敢說佛自由不自由。除讚藥方外。不欲得露現兩頭醜陋。 教云。若人安佛菩提。置有所是邊。其人得大罪。亦云。如不識佛人前。向渠與麼說無過。如無漏牛乳。能治有漏病。其牛者。不在高原。不居下隰。此牛乳堪作藥。高原喻於佛。下隰喻於眾生。如云如來實智法身。又無此病。辯才無閡。昇騰自在。不生不滅。是名生老病死。疼痛[病-丙+習][病-丙+習]。是暗喫菌羮。患痢疾而終。是暗為藏明頭迹。明暗都遣。莫取無取。亦無無取。他不明不暗。王宮生。納耶輸陀羅。八相成道。聲聞外道。妄想所計。如云非雜食身。純陀云。我知如來決定不受不食。第一須具兩隻眼。照破兩頭事。莫祇帶一隻眼向一邊行。即有那箇邊到。功德天.黑暗女相隨。有智主人。二俱不受。 祇如今心如虗空相似。學始有所成。西國高祖云。雪山喻大涅槃。此土初祖云。心心如木石。三祖云。兀爾忘緣。曹谿云。善惡都莫思量。先師云。如迷人不辯方所。肇公云。閉智塞聰。獨覺冥冥者矣。文殊云。心同虗空故。敬禮無所觀。甚深修多羅。不聞不受持。祇如今但是一切有無諸法都不見不聞。六根杜塞。若能與麼學。與麼持經。始有修行分。 者箇語逆耳苦口。可中與麼作得。至第二第三生。能向無佛處坐大道場。示現成等正覺。變惡為善。變善為惡。使惡法教化十地菩薩。使善法教化地獄餓鬼。能向明處解明縛。能向暗處解暗縛。撮金成土。撮土成金。百般作得。變弄自由。於恒沙世界外有求救者。婆伽婆即披三十二相。現其人前。同渠語音。與渠說法。隨機感化。 應物殊形。變現諸趣。離我我所。猶屬彼邊事。猶是小用。亦是佛事門中收。大用者。大身隱於無形。大音匿於希聲。如木中之火。如鐘皷之聲。因緣未具時。不可言其有無。傍報生天。棄之如涕唾。菩薩六度萬行。如乘死屍過岸。如在牢獄。廁孔得出。佛披三十二相。相喚作垢膩之衣。亦云。若說佛一向不受五陰。無有是處。佛不是虗空。何得一向不受。佛祇是去住自由。不同眾生。從一天界至一天界。從一佛剎至一佛剎。諸佛常法。 又云。若據三乘教。受他信施供養。他在地獄中。菩薩行慈悲。同類化導報恩。不可常在涅槃。 又云。如火見火。但莫手觸。火不燒人。祇如今但無十句濁心。貪心.愛心.染心.瞋心.執心.住心.依心.著心.取心.戀心。但是一句各有三句。箇箇透過三句外。但是一切照用。任聽縱橫。但是一切舉動施為。語默啼笑。盡是佛慧。

From http://tripitaka.cbeta.org/X69n1323_001

百丈廣錄卷三

Extensive Record roll 3

[0007c09] 問。如何是大乘入道頓悟法要。師云。你先歇諸緣。休息萬事。善與不善。世出世間。一切諸法。竝皆放却。莫記莫憶。莫緣莫念。放捨身心。全令自在。心如木石。口無所辯。心無所行。心地若空。慧日自現。如雲開日出。但歇一切攀緣。貪嗔愛取。垢淨情盡。對五欲八風不動。不被見聞覺知所閡。不被諸法所惑。自然具足一切功德。具足一切神通妙用。是解脫人。對一切境法。心無諍亂。不攝不散。透一切聲色。無有滯閡。名為道人。善惡是非。俱不運用。亦不愛一法。亦不捨一法。名為大乘人。不被一切善惡。空有垢淨。有為無為。世出世間。福德智慧之所拘繫。名為佛慧。是非好醜。是理非理。諸知解情盡。不能繫縛。處處自在。名為初發心菩薩。便登佛地。

[0007c22] 問。對一境。如何得心如木石去。師云。一切諸法。本不自言。空不自言。色亦不言。是非垢淨。亦無心繫縛人。但為人自生虗妄繫著。作若干種解會。起若干種知見。生若干種愛畏。但了諸法不自生。皆從自己一念妄想顛倒取相而有。知心與境。本不相到。當處解脫。一一諸法。當處寂滅。當處道場。又本有之性。不可名目。本來不是凡不是聖。不是垢淨。亦非空有。亦非善惡。與諸染法相應。名人天二乘界。若垢淨心盡。不住繫縛。不住解脫。無有一切有為無為縛脫心量。起於生死。其心自在。畢竟不與諸妄虗幻塵勞蘊界生死諸入和合。逈然無寄。一切不拘。去留無閡。往來生死。如門開相似。

[0008a10] 夫學道人。若遇種種苦樂稱意不稱意事。心無退屈。不念一切名聞利養衣食。不貪一切功德利益。不為世間諸法之所滯礙。無親無愛。苦樂平懷。麤衣遮寒。糲食活命。兀兀如愚。如聾如啞相似。稍有相應分。若於心中。廣學知解。求福求智。皆是生死。於理為益。却被知解境風之所飄溺。還歸生死海裏。佛是無求。人求之理乖。理是無求。理求之即失。若著無求。復同於有求。若著無為。復同於有為。故經云。不取於法。不取非法。不取非非法。又云。如來所得法。此法無實亦無虗。但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。不被陰界諸入五欲八風之所飄溺。即生死因斷。去住自由。不為一切有為因果所縛。不被有漏所拘。他時還以無自縛為因。同事利益。以無著心。應一切物。以無礙慧。解一切縛。亦云應病施藥。

[0008a24] 問。如今出家受戒。身口清淨。已具諸法。得解脫否。師云。少分解脫。未得心解脫。亦未得一切處解脫。

[0008b02] 問。如何是心解脫。及一切處解脫。師云。不求佛。不求法。不求僧。乃至。不求福智知解等。垢淨情盡。亦不守此無求為是。亦不住盡處。亦不忻天堂畏地獄。縛脫無礙。即身心及一切處皆名解脫。汝莫言有少分戒。身口意淨。便以為了。不知恒沙戒定慧門。無漏解脫。都未涉一毫毛。努力向前。須猛究取。莫待耳聾眼暗。面皺頭白。老苦及身。悲愛纏綿。眼中流淚。心裏慞惶。一無所據。不知去處。到恁時節。整理手脚不得也。縱有福智名聞利養。都不相救。為心慧未開。唯念諸境。不知返照。復不見佛道。一生所有善惡業緣。皆悉現前。或忻或怖。六道五陰。俱時現前。盡敷嚴好。舍宅舟船車轝。光明顯赫。皆從自心貪愛所現。一切惡境。皆悉變成殊勝之境。但隨貪愛重處。業識所引。隨著受生。都無自由分。龍畜良賤。都總未定。

[0008b16] 問。如何得自由分。師云。如今得即得。或對五欲八風。情無取捨。慳嫉貪愛。我所情盡。垢淨俱忘。如日月在空。不緣而照。心心如土木石。念念如救頭然。亦如大香象渡河截流而過。使無疑誤。此人。天堂地獄。俱不能攝也。